紅樹林外國語小學方案總結
創建特色學校,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味的舉措。我們在教育局和校方以及甲方的領導支持下,在特色學校的創建過程中,享受到了成長的快樂。就上周二的學習會上,主講人蔡漢寧(此次項目方案重要參與人)將我院特色項目(紅樹林外國語小學)從投標階段、中標階段以及報建階段作以分享及回顧。
項目概況:該項目位于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學校占地面積17104平方米,擬規劃建設成為48班/1620個學位的小學,總建筑面積為29503.06平方米,其中新建綜合教學樓15969.9平方米,生活服樓4487.51平方米,體藝樓1891.59平方米,地下室4480平方米,架空層2674.06平方米。
投標方案階段:
方案設計師通過對場地的實地調研,多方案研究比較,制定出三個可行方案,并同總建筑師趙軍選和方案設計總監麻錦宏多次頭腦風暴后選取最終方案。主創設計師張羽翔、蔡漢寧分工協作帶領團隊對方案進行完善和后期制作,立足為師生打造特色校園環境,營造多層次主題空間,創造最佳教學、運動、生活的場所。
投標階段是艱苦的,過程是磨礪,成果是驚喜,設計師對建筑的愛慕之情,使他們不由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現給社會。于是他們決定制作多媒體動畫——把他們設計的每個空間、每個角落都一一展現。梅花香自苦寒來,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們入圍并中標了。此次投標入圍有深圳建筑可續研究院,深圳市物業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還有我院廣州市弘基市政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這是專家對我們設計水平的認可,是設計師用情懷做設計最大的回報。我院以學校分區明確;遵循周邊學校,教學樓南北向布局原則;建筑規劃走向與場地產生一定關系,同時規避與高層西鄉商會大廈對視;利用連廊、平臺及大踏步等交通空間,與建筑融合創造了多個開放式的庭院空間等優點取得了校方的肯定。
中標后方案深化階段:
為了平衡甲方、校方以及政府提出的需求,我們方案在原來的水平上做了很大的突破。
甲方(教育局)提出:設計一個高端、面向未來的學校,同時解決學位極度緊缺的問題。
使用方(校方)提出:需要設計一個體現“紅樹林”文化氣息濃厚的,對外展現外國語特學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校園,對紅樹林外國語小學建設提出高標準的設計要求。
政府(發改):要求滿足《深圳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指引》,規范不可輕易突破。
通過不懈努力,多方探討,組織專家論證,在滿足《深圳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指引》等規范的情況下,面積指標最終得到少許突破,適度增加外國語特色教學用房,也為未來教學需要預留空間。在用地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將教職工及學生食堂和500人大報告廳設計在地下,利用地下庭院空間作為交通中心,盡可能解放地上空間,給學校留出適度的寬闊的校園環境;也平行了三方的需求。

報建階段:
在實施中不斷修改,方案和各個專業互相協商,解決方案中主要問題,查漏補缺,盡可能在施工圖之前解決遇到問題。
總結:紅樹林外國語小學方案從投標到中標、到報建的過程中,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從不同階段中收獲了很多。
通過此次學習會“紅樹林外國語小學方案項目”設計的回顧與分享,學習到了未來的學校設計應與時俱進,滿足當代的需求,考慮未來;當下也應該考慮午餐、午休的需求。也對我們以后做學校項目有了很多經驗與積累。此次項目也成為了我司在寶安區學校的一個代表。